第三部分 增员 (5)(1 / 3)

加入书签

案例六:找身边人转介绍

卖光碟的老陈帮我介绍了一个人,是个叫曾林的女孩,也在卖碟。因为老陈给我推销光碟,接触久了我们比较熟。一天我对老陈说,最近自己压力比较大,老陈问我是不是业务的压力。我告诉他做业务我不怕,因为去年做得比较好,公司希望我今年再接再厉,做一个榜样,要求我至少招10个人以上。而我现在事情多,又要开会,又要陪我太太见客户,时间实在是分不开。我问老陈,他天天在外面跑,能不能帮我介绍几个合适的人来做保险,他答应替我留意,于是我很认真地对他说这可不是开玩笑,叫他一定帮我想办法。因为我是他的客户,所以要给他提要求。后来每次见面,我都跟他聊一聊,问他有没有找到合适的人,他答应一定帮我找到。

过了不久,他告诉我,他和帮他刻光碟的一位女老板比较熟,要不要把她介绍给我,我说很好,于是他把那位年轻女老板的电话给我,也就是曾林。接下来我就联系了曾林,得知她其实刚刚考了保险代理人证,正准备去另一家保险公司,并且已经办了入职手续,但是还没有正式开始卖保险。我还是没有放弃,就像追一个女孩子,人家已经订婚了,但还没有正式结婚,就依然有机会。于是我问她:好的行业里面有好的公司,也有不好的公司,你认同这个观点吗?她说认同。我就约她第二天到我办公室来坐一下,我说不会要她一定来平安,我只是想客观地让她自己作一个比较,觉得哪家好就去哪一家。我相信她肯定有这个智慧,有自己的判断力。她说没必要了,那边的钱都交了。我又提醒她,等进了那家保险公司,已经卖了保险,再想转公司的话,难度就很大了:第一,对客户没办法交代;第二,对自己有较大的损失。现在还没有卖保险,假如觉得平安公司更好一些,那边是可以退的,一点损失都没有。只要花10分钟时间过来,保证会让她有收获。我说我和老陈是很好的朋友,请她相信我,明天无论如何过来一下。见我态度十分诚恳,她终于答应过来。

其实电话邀约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但是一定要切记,我们打电话的目的就是约别人见面,所以打电话说话要很到位。可以说我打电话基本没有约不到的人,因为我要想办法给他创造价值。

第二天曾林来了,于是我给她从公司的品牌、平台、市场占有率,以及平安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等方面作了比较。介绍完以后,我特别告诉她,刚才讲的这些都是事实,因为市场份额是可以查到的,而公司的平台是她亲眼看到的,问她觉得哪家公司更好。于是她说,按照我说的还是平安保险公司更好。我又对她强调,不是按照我说的,而是你自己觉得到底哪个更好。她承认是平安更好,但是她去另一家公司的推荐人是她的客户,那个人对她很好,连她考保险代理人资格证的辅导书都是那个人买的,她要对那个人负责。于是我顺着曾林的想法问她,一个人应该是对自己负责任还是对别人负责任?她说当然是先对自己负责任。我告诉她,我认为应该是对别人负责任。她问我为什么这么说,我告诉她:“你现在对推荐人负责任不是对别人负责任吗?其实你以后卖东西的时候给她优惠一点就可以了。而选择重于努力,你自己考虑吧。”说到这里,曾林马上明白了,就这样进了平安保险。

这个案例说明,对于准增员对象,一定要设计好问题问他们,要引发他们思考,让他们无法回避选择,并最终作出决定。前面这个例子,曾林回答要对自己负责,而我并没有就此要她选择平安保险公司,因为在交谈中感觉她很重人情,抹不开推荐人的面子。所以我就顺着她的心思,说要对别人负责,但是给她指出对别人负责可以用另外的方式,这样对自己负责和对别人负责的选择并不矛盾,当然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,所以她很自然地就接受了。

再举一个保安给我转介绍的例子。有一天我看到我们公司新来的一个保安大哥我不认识,于是就向另一个保安打听那个人是不是新来的,他说是新来的任队长。于是我过去跟他打招呼,自我介绍说是四楼平安保险的杨经理,并且半开玩笑地对他说:“任队长,你来了汇洋大厦就有救了。”他不解地问我为何这样说,我说:“一看你就是很踏实的人,是个做实事的人,所以看见你就觉得有安全感。”他听了很开心。然后我了解到他当过兵,是从深圳一个国有企业下岗的,就对他说:“大哥,你条件不错,难道甘心做保安吗?”他说:“这边物业公司的老板是我的朋友,他对我很关照,所以短时间我不会离开。”于是我叫他有适合的人介绍给我来做保险,他满口答应。要知道承诺就是一笔未还的债,一开始他应该也没有当一回事,只是顺口应承下来。之后碰到他我就说“任哥辛苦了,有没有帮我找到合适的人”,他总是说在找呢,后来我问了大概六七次,他开始扛不住了,总是不好意思地说我问得他压力好大,并表示2009年上半年,一定帮我招到一个人。到了2009年上半年,他还真的帮我介绍了一个人。所以,做保险一定要敢开口提要求,一定要养成转介绍的习惯。

案例七:同事之间转介绍

还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