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八四章 腊廿日辽军誓师(1 / 2)

加入书签

在辽国太子倍东奔西走,平定营州和平州,袭击辽阳的ri子里,中原大唐国皇帝李存勋却在加紧充实他的洛阳皇宫。洛阳是古都,皇城中空闲的殿堂很多,常常闹鬼。宦官们就说只要住进人,鬼自然就会销声匿迹。李存勋就降下诏命,把散落在各地的前朝宦官都召到洛阳皇宫来服务,又派伶官景进做钦差大臣,到民间采选美女三千人入宫侍驾。伶官景进向李存勋报告说,蜀中美女如云,锦帛无数,蜀国皇帝王衍才是最会享受的。李存勋不能容忍别人超过他,立即下令伐蜀,以皇子李继岌为元帅,大将郭崇韬为副元帅,起兵十万,征讨蜀国。

阿保机西征归来之后,正在为南下和东进举棋不定,忽然得到李存勋发兵征蜀的消息,感到这是南下攻唐的天赐良机,就把太子倍从辽阳前线召回,集合文武百官布署南下的行动。阿保机亲率二十万辽军从居庸关和古北口越过长城,向山西河北大举进犯。

辽军要乘唐军征蜀的时候来夺取山西河北,这本是阿保机的如意算盘。唐军经过灭梁战争的锻炼,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劲旅。当辽军入关南下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,李存勋一边和伶人们玩耍,一边作出迎战的布署,如同儿戏一般,调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北上迎敌。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,勇猛善战,人称李横冲。李嗣源在幽州和阿保机对峙,一时难分胜负。

在这关键时刻,辽国后方传来了一个坏消息,渤海军乘辽军南下之际,毁了辽州城,杀了剌史张秀实,掠走数万部众。阿保机遭到李嗣源的顽强抵抗,已经后悔在在夏季出兵,他认为夏季作战对辽军不利。现在又出现了腹背受敌的态势,更觉得此战不能再打下去,立即下令收兵,匆匆结束了这次南下战争。

南下不成,就要东进。理由也很充分,一是渤海国公然藐视大辽国皇帝,对阿保机借兵西征的要求,既没有满足,也没有解释,完全没有理睬,是可忍孰不可忍!二是渤海国乘辽军南下之际袭击辽州,是公然向辽国挑衅,在旧恨之上又添新仇!旧恨新仇,岂能不报!

阿保机有个怪僻,喜欢冬天打仗,在战场上过年。因为契丹的主力部队是骑兵,冬天江河结冰,战马可以履如平地,畅行无阻。当年讨伐剌葛叛乱,是大年初一踏上征途,冒着严寒大雪向北方追击。后来西征回鹘国,也是在遥远的准葛尔盆地,在和流沙**队的殊死战斗中迎接新年。现在阿保机又要把征服北方的最后一战,即征服渤海国之战,安排在辞旧迎新的年关之际来进行。

离他预定的起兵时间还有一百天,许多必须做的准备还没有完成。他要做的第一项准备是稳住大唐皇帝李存勋。渤海国在一年之内三次向大唐庄宗皇帝李存勋朝贡,这是非同寻常的亲密举动。如果大唐皇帝出面来干预辽军东征,甚至公开反对辽国征讨渤海国,再甚至于出兵增援渤海国,都将给辽军东征造成巨大阻力。阿保机必须事先把这些阻力清除掉。他决定暂时放下架子,主动向大唐皇帝李存勋示以友好,同时声明辽国和渤海国有世仇未报,又结下辽州新仇,新仇旧仇都要清算,辽国和渤海国必有一战,请大唐皇帝主持公道,不要偏袒渤海国。为了表示辽国对大唐国的尊敬,阿保机决定派太子倍出访大唐国。

阿保机向太子倍说道:yu行东征大计,必须安抚南边大唐。这是心理战,应是你的强项,也是你立功的机会。你立刻到洛阳去展开孤立渤海国的外交活动。你把这件事办好了,就是大功一件,以后继位治国,也好有些资本。

太子倍道:儿臣牢记父皇教诲,就把洛阳官场当做战场,也要做到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

太子倍在洛阳努力开展孤立渤海国的外交活动,抓住渤海国袭击辽州城这件实事,忿怒声讨渤海国的侵略罪行,大张旗鼓地宣传渤海国对辽国的侵略。太子倍不仅频繁拜访大唐官员,还在各国使节中间往来游说,一时间洛阳人尽传渤海国侵略成xing,凶残无比,应该天下共讨之。既然是天下共讨渤海国,辽国既便是灭亡了渤海国,也不过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而已。阿保机把正义之师的大旗抓紧在手里,在道义上占了上风。

这年冬季的雪非常大,连往年少雪的辽西都是平地积雪二尺,辽东和长白山区则是大雪齐腰。阿保机望着漫天大雪感到非常兴奋,决定在新年到来之际发兵东进,在爆竹声中去征服渤海国。他也想到,渤海国是海东大国,立国二百余年,有人口三百余万,曾经是海东七十余部的盟主,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。这是一块硬骨头,必须以百倍的决心和勇气去战胜。

阿保机向皇后肖平说道:朕东伐西讨南征北战,大战经历过数十次,小战经历过数百次,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激动,似乎渤海国比大唐国还要难对付。

肖平皇后是阿保机最坚定的支持者,每当阿保遇到大事难决的时候,肖平都会站出来和他共度难关。她的政治智慧不在阿保机之下。阿保机对她也是十分倚重和信赖。现在肖平感觉到阿保机心理负担很重,就来安慰他。

肖平说道:陛下把东征看得重,所以才把渤海国估得高。

阿保机道:朕觉得东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